词典 百科 测评 计算器
yīn qiāo mài
阴跷脉(Yin Heel Channel[1]、Yin Heel Vessel[1])为奇经八脉之一[2][3]。出《黄帝内经灵枢·寒热病》。以其足所行系循行阴经,为足少阴肾经之别脉也。足少阴肾经的照海穴与本脉脉气相通[3]。阴跷脉主要病候为多眠、癃闭[4]。
以其足所行系循行阴经,为足少阴肾经之别脉也。
阴跷脉循行路径
《中医药学名词(2004)》:阴蹻脉起于内踝下照海穴,经过内踝后,沿下肢内侧上行,经阴部,沿腹、胸进入缺盆,再上行,出人迎穴之前,经鼻旁,到目内眦,与手足太阳经、阳跷脉会合[5]。
《中医大辞典》:其循行路线,据《难经·二十八难》载:“阴跷脉者,亦起于跟中,循内踝上行,至咽喉,交贯冲脉。”又《黄帝内经灵枢·脉度》:“(阴)蹻脉者,少阴之别,起于然骨之后,上内踝之上,直上循阴股,入阴,上循胸里,入缺盆,上出人迎之前,入頄,属目内眦。合于太阳、阳蹻而上行。”本脉自然骨(舟骨粗隆)后方的照海穴起始,经过内踝,沿下肢内侧向上,进入阴部,向上沿着胸腔里面,入于缺盆(锁骨上窝),再上行,从结喉旁人迎穴的前边出来,经颧部内侧,到目内眦,与太阳、阳蹻脉相会[2]。
《中国针灸学词典》:本脉的循行路线,据《难经》记载:起于足少阴肾经的照海穴,经内踝后和腿股内侧向上循行,进入阴部,再上行经胸到缺盆,沿喉咙走在人迎(颈动脉搏动处)的前面,经颧部到达内眼角,与足太阳膀胱经、阳蹻脉相并上行到脑[3]。
阴蹻脉起于跟中,内踝前端大骨下陷中间之然谷穴,循内踝上行腹股、阴器、胸腹,再上行至咽喉,并至睛明穴,亦会于足太阳膀胱经。
(1)足少阴肾经部分:阴蹻脉起于足少阴肾经之然谷穴,即在内踝前端,大骨下陷中间。从然谷穴循内踝下一寸照海穴,再由照海穴直上三寸至交信穴,从此循阴股鼠蹊处,入生殖器后而上行入腹胸里。
(2)足阳明胃经部分:阴蹻脉入腹胸处上行后,转循足阳明胃经,上行至锁骨上缘中点,下对乳头中线之缺盆穴,经结喉旁,颈动脉后之人迎穴之前,再上行入頄鼻旁。
(3)足太阳膀胱经、阳跷部分:阴蹻脉上行至頄鼻旁,属目内眦后,再往外出曲宛而出,再入睛明穴。在此与足太阳膀胱经与阳跷之上行气一起还回,此功能即作为濡润眼睛之用。故知阴蹻脉气,若不能与阳跷脉气,并荣于眼睛,则造成眼睛不能合闭。
《黄帝内经灵枢·脉度》:“(阴)蹻脉者,上阴之别,起于然骨之后,上内踝之上,直上循阴服;入阴,上循胸里,入缺盆;上出人迎之前,入頄,属目内眦。合于太阳、阳蹻而上行。”该脉主要分布在腹部和颈部,其功能为交通一身阴阳之气,关系到人的活动与睡眠。
循行路线:
| |
奇经阴蹻脉经别循行路径图 |
阴蹻脉 |
跟。循足外踝上行入风池穴。其穴在后顶发际陷中。阴跷脉者。亦起于跟中。循内踝上行至咽喉。交贯冲脉。交...
机要。动足之所由。故曰跷脉焉。此奇经之五脉也。阴跷脉者。亦起于跟中。循内踝。上行至咽喉。交贯冲脉。...
为阳跷脉之所发。凡二十穴。阳跷脉病者。宜刺之。阴跷脉。阴跷脉者。亦起于跟中。循内踝上行至咽喉。交贯...
阴跷脉起足少阴,足内踝前然谷寻,踝下一寸照海陷,踝上二寸交信真,目内外宛中取,睛明一穴甚分明。【注...
,尺左右弹者,言在尺左右,皆有弹石搏手之势,是阴跷脉也。二经之起,以踝之内外分阴阳者,外踝属太阳,...